(一)日常三步点穴保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生活方式人们终日营扰,夜以继日,精神困惫,夜间仅靠此一睡,醒来仍未知恢复与否,又始亏一日用,一点灵光尽为后天浊气所掩,是谓阳陷于阴也。有人类历史以来,“入夜面息”的生物规律一但改变,人身自我调节的生物钟发生误差,反而令人们更难适应现代化的生活,难免百病丛生甚至导致奇病百出。人之有生,不加葆摄,恣其栽伤,使中道而天横,未尽天年,实负天地之赋界,辜父母之生成,社会之培养。
自我经络点穴保健疗法,正是为适应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依据人体正常的气血流注规律,采用人身主要穴位以及行之有效的点穴方法,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每次仅用几分钟的时间,便可对自身机体达到极大的自我调节所谓: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务;在士商不妨本业,略得空闲及行住坐卧,手一到处,便可行之。
通常,早晨起来,只要进行一次自我点疗法,即能促使机体处于兴奋状态,以应付日间繁忙的工作。晚上再进行一次自我点穴疗法,又可使机体处干松弛状态,以主动消除一天疲,是一种运用自身经络位保健的理想方法。
手法:
第一步:捏指、旋腕、曲肘、按晴明。
双手互用,以捏法将指端的井穴先捏一遍,俗语讲指多揉揉,失眠头痛不用愁,以令神志清醒。继而在腕关节部用揉按法配合旋腕揉按太渊、大陵、神门、阳池、合谷、腕骨等输原穴,以调和五脏。然后屈肘沿肘关节横纹揉按尺泽、曲泽、曲池、少海、小海、天井等合穴以通词六腑。最后揉按晴明为一天阴尽阳起之始。
第二步:揉缺盆、肩井、大椎,搓腰背。
接第一步,用单手缺盆,并配合颈项旋转。继按肩井,并配合抬手运动以通达十二经脉。再揉大推以调动人体六经阳气,最后双手握拳上下搓腰背,以加强膀胱经阳气的卫外功能。
第三步:疏肝、揉气冲、膝踝、照海。
用双掌在胁部从上往下抹至气冲以疏解郁积之气,井配合口呼鼻吸以泄浊气。在气冲位用手大鱼际揉按,并配合运动下肢以畅身躯与下肢的经脉。继而揉按膝关节的足三里、阳泉、委阳、委中、曲泉、阴谷、阴凌泉之合穴以通调六腑。再按踝关节(脚眼)前后上下(内侧)的太溪、照海、商丘、三阴交(外侧)的昆仑、申脉、丘虚、悬钟等穴。照海为一天阳尽阴起之始,如此阴阳交替以生动气。
三步自我点穴保健法,看似复杂,做时实为简单。非常适合工作繁忙的人,是忙里偷闲的一种健身法,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人体经脉中的井、原、合穴,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调动和激发人体的潜在机能。故又非常适合老弱病残者的康复,特别是对于小孩,更能增强抵抗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在整个手法过程中,可做一步,亦可三步同做。一般有一次或三次的手法重复便可,如果所按部位呈现穴位反应特点,或痛成异常或服感觉,则可增多手法次数或变换手法。一般日间手法宜重一些,夜间手法宜轻一些。人身要穴长此受到刺激,机体自然起到自我调节平衡作用,达到阴平阳秘的保健作用。一般逢星期天休息一天。
(二)防治伤风感冒及过敏性鼻炎的“喷嚏三动作”
喷嚏,鼻流清涕,继而发生伤风感冒是人体最常见的症状。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诸如“空调”的出现,空气的污染,首先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令人反复感冒,甚则为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往往缠缩难愈,而喷嚏正是人体生理向人本身发出的第一个重要讯号。然而多数人都往往忽略了这一重要讯号,以致外邪循经而入,百病丛生而生奇病也。故此,喷嚏是正常人体抗御外邪侵袭的一种本能反应。正如人体身体各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发生神经反射现象一样(如西医的膝跳反射检查),从而提醒人本身的注意能力和动作姿势的改变。因此,动作是三步在人体经穴位上,运用按摩的手法,达到其的防治效果。
1.治疗手法
第一步揉风府
物聚为之府,故风府则风所喜欢聚集的地方。风府穴在人体脉之上,督脉则总督人身之阳气,人休阳不足卫气之所应,必开其膝理”《灵枢岁露论篇》故风邪中人必先聚于风府。以病理言之,乃风邪内传之门。因此,人体喷嚏正是阳气起来抗御外邪的一种木能反应。阳气壮者,则能抗御外邪,保卫机体不再受邪气的继续入。若阳气虚者,不能抗御外邪,邪气则乘虚而入故人体发生喷嚏则有人得病,有人不得病。《内经》讲: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治在风府,调其阴阳。所以,作为防治外邪的侵袭,在将要打喷嚏或打喷嚏后,即刻用手揉按风府穴,“按则热气至。故要以一定的力度揉至风府穴发热。热气至则可以帮助调动人体内之阳气迅速到达风府以抗御外邪的侵袭。
风府穴位于头后正中入发际1寸当枕骨枕外隆凸下方凹中。取穴手法可并用于合中丰指,从后方另一耳背后方擦去,用一定的力度来回擦5-10次,便可保证擦中风府穴。
第二步:揉大椎、肩髃
大椎在到椎下准为体中之最大者,人低头时可显触摸到,本穴位于背部极上,为督脉与手太阳、手阳明、手小阳四阳经阳气之会。“寒伤阳,热伤阴”,故此阳经之会也是风寒最易侵袭之所,凡阴阳交争方偏胜不得其平者,多取本穴以调理。故揉大穴可调动请阳经之气,进一步加强阳气的卫外功能。
取穴手法以的食、中、次三指并用,在大推穴摩擦发热即可。
肩髃,髃,角也。穴在肩端。两骨陷者中,举臂两骨间陷者中,位在肩角,故名肩髃。本穴为与阳跷脉的会穴,由于位在肩角当空露骨,易受邪侵袭,喷嚏之际,肩髃亦见寒意,人多习以耸肩而应。同时邪气侵袭时又一能反应因而应同时揉此肩。以加强阳明经气,抗御外邪侵袭取穴手法仍然用于的次指车揉右肩髃,右手左肩解,以一定的力3-5次即可热气至。
第三步:揉迎香、人中
迎香穴位于鼻翼旁5分,鼻唇沟内方,肺开窍于鼻,鼻和则能知香臭,因人情喜香恶臭,故名迎香。“天气通乎于肺”,寒伤阳,则热伤阴,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因此,伤风感冒肺气不宜,症见鼻塞流涕等。故迎香,其功能通鼻塞知香臭肺开窍于鼻,因此揉此穴则可宜肺气通鼻塞,拒邪于外。
取手法可用双手食指,在鼻唇构内下来摩擦。擦至8-10次后即可使鼻腔发热自觉吸入空气之温度。如他人按则可用手的食指拥指时楼迎香亦可令热气至,使通鼻寨而知香臭。人中穴位于人1/3处,鼻通天气,口通地气,本穴在口鼻之间,故名人中。人通天气者、吸则取之于天,呼则还之于天,籍人心肺鼓溢。膈肌升降,而作吐纳,与天气循环。所谓通地气者,即饮食水谷各类运动、植物等,皆取之于地,人之于口,经肠胃消化吸收精华,排出便溺,还仍于地,是与地气作循杯,天地之间人居中,放中穴乃救人率死之要穴。人中穴为督脉之终位,督脉阳气至此,已渐衰弱,犹如强弩之末。故揉此穴可助督脉之阳气。并且人中为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之会。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揉此穴时,能加强抗御外邪的功效,同时令人气道特别畅通舒适,自觉空气特别清鲜而令人精神振奋。
取穴手法可用食指,横行擦过人中穴至热气。
2.注意事项
(1)此喷嚏三动作,关键在于自觉在将要打喷嚏时或打喷之后即刻进行,稍有迟误,则效果难言。
(2)凡打喷嚏声大者则揉擦时的力度要大些,务求热气至。
(3)喷嗅三动作均以擦而不用揉,是由于擦范围较大,容易保证其中取穴的准确性。故能适合各界人,特别是老弱病残及小孩的保健。
(4)凡出入“空调”地方之前,虽无喷嚏,也可擦人中3-5次,可起预防之功效使出入时免受骤然冷热交界的不良刺激而发生喷嚏。
(5)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只要坚持每天起床和睡前做一次,10天后均可收到显著的疗效。喷嚏、流清鼻涕本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性生理反应。反过来讲,调整和增强身体对的适能力就能防治喷嚏后所引起的疾病,所制经常出入“空调”地方的人士,特别是老弱病残及小儿的保健。
摘自蔡洪光《实用经络点穴疗法》